杭州银行财报疑云:高增长难掩行长失联,谁在裸泳?

author 阅读:49 2025-04-20 03:00:03 评论:0

杭州银行的华丽财报与“失联”行长:光鲜背后的隐忧

被掩盖的真相?业绩高增长与高管风险并存

每当一家银行公布业绩时,我总是习惯性地持怀疑态度。特别是像杭州银行这样,在风口浪尖上发布“靓丽”财报,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粉饰太平。前副董事长、行长虞利明“疑似失联”的消息,犹如一颗深水炸弹,瞬间击碎了杭州银行苦心经营的“稳健”形象。要知道,一家银行的高管团队稳定,是投资者信心的基石,更是其合规运营的保障。如今,基石松动,财报再亮眼,也像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,风一吹就散了。杭州银行的一季报和年报,数字确实好看,营收和利润都实现了增长。但这种增长,究竟是内生动力驱动,还是通过一些“非常规”手段实现的?在银行业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,杭州银行真的能独善其身?我对此深表怀疑。

净息差:无法回避的痛点

行业寒冬:利率下行的无情冲击

别跟我说什么宏观经济稳中向好,银行业最直接的感受就是:钱越来越难赚了!LPR(贷款市场报价利率)的下调,就像一把悬在所有银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时刻威胁着它们的盈利能力。净息差,这个银行赖以生存的根本指标,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。说白了,银行就是靠“低买高卖”资金来赚钱的,息差收窄,意味着买卖之间的利润空间被压缩,直接影响收入。

谁在裸泳?杭州银行的尴尬位置

杭州银行当然也无法幸免。2024年净息差降至1.41%,不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,降幅还超过了同行。更扎心的是,跟同城的宁波银行比,简直被按在地上摩擦。宁波银行的精细化管理和风险控制,在业内是出了名的,杭州银行跟它一比,差距立显。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差距,更是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的差距。在行业寒冬中,谁在裸泳,一目了然。

饮鸩止渴?非息收入的虚假繁荣

更值得警惕的是,杭州银行对非息收入的过度依赖。利息收入增长乏力,就靠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来撑场面。这种做法,说白了就是“拆东墙补西墙”,甚至是饮鸩止渴。投资收益靠天吃饭,股市债市行情好了,就能赚一笔,行情不好,立马被打回原形。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,说白了就是“纸上富贵”,账面上的浮盈,随时可能变成真金白银的亏损。这种脱离实体经济的“空转”行为,不仅风险巨大,也与监管层强调的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”的主基调背道而驰。如果剔除这些虚头巴脑的收益,杭州银行的真实业绩,恐怕会更加难看。

资产质量:暗流涌动

房地产风险:无法忽视的雷区

别跟我说什么“稳健经营”,当看到杭州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的数据时,我只想说:呵呵。 房地产,这个中国经济的“夜壶”,现在已经成了银行业最大的风险敞口。 杭州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占比高达35.23%,不良贷款率更是高得惊人,这简直就是在钢丝上跳舞! 房地产行业的风险,已经传导到银行体系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 杭州银行在这个雷区里埋了这么多炸弹,未来一旦引爆,后果不堪设想。

拨备覆盖率:虚胖的表象?

拨备覆盖率,这个银行的“安全垫”,杭州银行的数据看起来还不错,位列上市银行第一梯队。 但是,别忘了,这个指标是可以调节的! 通过降低拨备覆盖率来释放利润,是银行业公开的秘密。 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大幅下降,难道真的是风险降低了吗? 我更倾向于认为,这是为了掩盖真实的经营困境,粉饰业绩。 这种“虚胖”的表象,掩盖不了内在的脆弱。

利润操纵?信用减值损失的秘密

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,在不良贷款规模不断增大的情况下,杭州银行竟然还敢压缩信用减值损失的提取。 这简直就是在玩火! 信用减值损失,是银行用来应对未来风险的准备金,减少提取,意味着风险抵御能力下降。 这就好比一个人明明得了重病,却拒绝治疗,还强行透支身体。 这种做法,短期内可能会让业绩看起来更好看,但长期来看,无疑是自掘坟墓。 我不禁要问,杭州银行的管理层,到底在想什么? 是为了保住眼前的业绩,不惜牺牲未来的发展吗?

分红政策:上市银行的“铁公鸡”?

A股银行股:价值投资的幻觉?

别跟我说什么“价值投资”,A股的银行股,就是一个笑话。 银行股的上涨,与其说是价值发现,不如说是资金炒作。 投资者追捧银行股,无非是看中了它们稳定的分红。 但这种分红,真的是银行主动回馈股东吗? 我看不见得。

监管压力:分红是义务还是施舍?

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分红,与其说是鼓励,不如说是强制。 在监管的压力下,银行才不得不拿出一点钱来“打发”股东。 这种分红,更像是一种义务,而不是一种施舍。 如果没有监管的约束,我相信很多银行会一毛不拔。

杭州银行:利润与股东回报的失衡

杭州银行,就是典型的“铁公鸡”。 赚了那么多钱,却吝啬于分红。 连续多年分红比例低于30%,简直是A股市场的耻辱。 看看其他银行,哪个不是想方设法提高分红比例? 杭州银行倒好,赚的钱都捂在自己口袋里,生怕被股东分走。 这种行为,简直是对股东利益的漠视。

是时候打破“铁公鸡”的形象了

我奉劝杭州银行的管理层,是时候改变一下观念了。 分红,不仅仅是给股东的回报,更是对公司价值的肯定。 一个慷慨分红的公司,才能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。 别再做“铁公鸡”了,拿出一点诚意,回馈一下股东吧! 否则,投资者迟早会用脚投票,抛弃你这只“不下蛋的母鸡”。

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。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